繁育基地


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总经理 赵波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家畜驯养也开人类的先河。据专家考证,里岔黑猪 种系源于距今约四千年前商周时期的沂山野猪,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与胶河流域的地方猪种逐渐融合而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专家发现,经国家农牧部门鉴定,正式命名为 里岔黑猪。在此之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专家进行重点培养选育,八十年代初被列入《山东省家畜品种志》,继而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优良猪种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推广,被誉为国宝。

    俗语说“南太湖,北里岔”,其中的“北里岔”就是指胶州里岔黑猪。里岔黑猪形体高大,体质结实、毛色全黑、嘴筒长直、耳大下垂、额有纵皱、背长腰直、胸浅腹平、四肢粗壮,既有野山猪物种遗传性状稳定,繁殖率高、适应及抗病性强、抗应激、耐粗饲的特点,又有经长期驯养后,肌肉纤维细腻,抗拉力强、保水性能高,肉质鲜嫩,多种氨基酸含量和PH值适中的优势,还具有胸腰椎数比一般猪多1-2个的独特性状,并且是世界上仅有的肋骨数较其他猪种多二枚的独特黑猪种。专家认为里岔黑猪是现有全球优良猪种中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猪种。

    里岔黑猪在中国畜牧业的历史上有着可圈可点的地位,然而,象许多中国固有的农畜产品一样,目前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养猪业出现了大量使用各种体内高滞留的生长催肥添加剂,最大化地追求生猪出栏速度和瘦肉率的不正常现象;而里岔黑猪则因其生长周期长,增重慢,骨粗皮厚出肉率低的特点,农民通过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抗衡用精饲料快速育肥带来的冲击而纷纷转向饲养其他猪种,在这种情况下,里岔黑猪存栏总数急剧下降,甚至到了濒临灭种的境地。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Qingdao Lichahei Hog Breeding Ground )是硕果仅存的里岔黑猪原种猪场。基地创建于2007年,投资额一千一百万元人民币,员工三十余人,总占地面积二十七万平方米,传统猪舍建筑面积约七千平方米,十四栋,发酵床生态猪舍建筑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四栋。饲养、繁殖、保育及卫生防疫和仓储设施配套齐全。目前存栏生猪二千头左右。

    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创建以来,对里岔黑猪原种采取了抢救性的保护措施,采用集约型生态化养殖模式,为每头猪提供了超过五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利用发酵床养殖法,恢复猪的天性;以青饲料为主,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及抗生素,确保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实现无任何工业化污染的猪——肥——粮的良性循环。一方面,促进当地农业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另一方面,让里岔黑猪遵循其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生长规律,择优繁纯,继代选育,使里岔黑猪这一中华宝贵物种种群得以重新繁衍壮大,继续造福人类。